摘要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成功后残余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可能病因。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就诊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内科的原发性良性阵发性置性眩晕且复位成功的60例患者,对其中存在残余症状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主观视觉垂直线(SVV)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 VEMP)进行记录,随访并记录残余症状持续时间。按残余症状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短时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7 d)和长时组(残余症状持续时间>7 d),比较2组患者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复位成功后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有36例(60.00%),其中22例(61.11%)患者在1周内自发缓解,14例残余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周。短时组患者复位后当日的VAS评分和HADS评分均低于长时组(P均<0.05),SVV反方向偏斜发生率高于长时组[63.6%(14/22)vs 28.6%(4/14),χ2=4.21,P=0.04],而2组的o VEMP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位成功后短暂的耳石器功能障碍和中枢再调定延迟参与了BPPV残余症状的发生,但其主观头晕症状较轻、持续时间较短。持续时间超过1周的残余症状多与精神情绪因素相关。
-
单位神经内科;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长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