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5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51例均为非HIV感染。根据免疫状态分为免疫功能正常组与免疫功能受损组,对比两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51例患者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4~81岁,平均(46. 3±14. 5)岁。免疫功能正常组18例,免疫功能受损组33例,两组在咳嗽、咳痰临床表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在发热临床表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肺隐球菌病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节肿块型占56. 9%、混合型占21. 6%、浸润型占21. 6,两组在三者表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伴随征象主要有晕征28例(54. 9%),纵膈淋巴结肿大16例(31. 4%)。初步诊断中有28例(54. 9%)被误诊为肺癌。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51例患者均为病理诊断,其中CT引导下肺穿刺取病理其阳性率为97. 9%(46/47)。51例患者药物治疗46例,治疗有效率为95. 7%(44/46),单独接受氟康唑治疗的有效率为85. 2%(23/27)。结论肺隐球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合并免疫功能受损的肺隐球菌病常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对肺隐球菌病治疗效果较好。
-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省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