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

作者:毛远青; 徐嘉炜; 张经纬; 徐辰; 于德刚; 李慧武; 王林; 朱振安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14, 34(12): 1198-1204.
DOI: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4.12.004

摘要

目的分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探讨以稍大外展角度放置髋臼杯增加股骨头假体直径的可能性。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DDH患者32例34髋,男8例9髋,女24例25髋;年龄2259岁,平均(44.6±11.85)岁。同一时期同一术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DDH患者32例35例,男8例8髋,女25例27髋;年龄2456岁,平均(43.7±10.4)岁。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根据X线片评估关节稳定性及髋臼杯外展角。结果髋关节表面置换组平均随访6.2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54.9±13.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平均(97.3±6.2)分,其中髋关节屈曲角度平均127°±6.9°;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随访5.9年,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51.6±19.7)分提高至末次随访平均(95.6±7.9)分,其中髋关节屈曲角度117°±4.2°。两组髋关节屈曲角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表面置换组骨盆正位X线片髋臼杯外展角平均51.6°±5.33°,全髋关节置换组平均43.9°±4.9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表面置换组股骨头假体直径平均(46.5±1.5)mm。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松动、骨折、炎性假瘤及假体相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相对于全髋关节置换,表面置换术治疗DDH能获得更好的髋关节功能和更大的活动范围。采用加大外展角放置臼杯的方法,可以允许使用更大的髋臼杯和股骨头假体,可能有利于假体的长期稳定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