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古代中国与埃及之间缺乏直接联系。这导致国民对于埃及的形象构建与认知严重脱离现实,而这一情况在近代得以改变。由于国内的近代化发展,国人通过各种新途径重新认识了埃及,这一变化集中体现在报刊与专著等出版物中。通过分析近代出版物,本文发现近代国民对埃及的认知目的与关注重点易受到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差异。早期士人主要通过外文译著了解埃及,目的是服务于本国的政治改良运动,认知较为浅薄且存在错谬,在认知广度上过于关注埃及古史,并由此形成了埃及文明古国的形象认知。1900年前后,国内政治环境发生变化,国人更加关注埃及的被殖民史,掀起反思埃及亡国史的浪潮,其目的是服务于民族救亡图存运动,促使民众觉醒。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对埃及社会与文化的认知,形成了埃及的亡国形象。1922年后,随着埃及独立运动取得历史性成就,国人重新塑造了对埃及的现代认知形象,开始涌现对埃及各领域的学术化认知与研究,这种形象的转变也促进了中埃民间交流的深入发展,为国内的埃及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