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国际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来词或外来成分参与到当代汉语新词构造的过程中,业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语言接触变异现象。从微观(外源性类词缀建构词语模)和宏观(语言社会互动共变)两个角度进行观察,发现外源性类词缀在汉外语言接触、衍生变异及社会认知的综合作用下,通过译借、抽取、嫁接、融合、分蘖、仿拟、类推等方式,历经语素化、词汇化、语法化和去范畴化的具体演化路径,实现了从外源性成分到"汉语化"成分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