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腹膜弥漫性病变的代谢值和代谢形态特点,以提高18F-FDG PET/CT诊断腹膜病变的影像学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腹膜弥漫性病变98例,其中恶性组70例(包括转移癌亚组51例、原发病变亚组19例),良性组28例(包括炎性病变亚组20例、结核性病变亚组8例)。将腹膜形态分为弥漫性、散在结节状及无改变。测量各组及亚组腹膜病变18F-FDG摄取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记录腹膜CT及PET形态信息。结果腹膜恶性组SUVmax值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9±3.26比4.31±1.90;t=3.403,P=0.001)。腹膜炎性病变亚组SUVmax值明显低于原发病变亚组及转移癌亚组(分别为3.75±1.50、6.32±2.66、6.68±3.47,P<0.05)。良、恶性病变的盆底腹膜PET形态构成比具有明显的区别(X2=29.29,P<0.001)。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盆底腹膜PET形态中散在结节状改变的发生率为77.1%(54/70),高于弥漫性的2.9%(2/70)或无改变的20.0%(14/70)(X2=25.1、11.34,P<0.01)。恶性组中,盆底腹膜在PET及PET/CT上出现散在结节状改变分别为77.1%(54/70)、80.0%(56/70),高于CT的45.7%(3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9、17.62,P<0.001)。结论分析腹膜病变的18F-FDG代谢值及盆底腹膜的代谢形态有助于良、恶性腹膜弥漫性病变的鉴别。

  • 单位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