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着重呈现1970年代末社会变动决定"王富仁鲁迅"产生的具体过程,分析1970年代末政治变动引发的"还历史本来面目"的普遍焦虑、"反经验主义"斗争、"反封建"的政治反思等如何决定着"回到鲁迅"的提出、方法和前提。论文由此揭示"回到鲁迅"不是单纯的学术方法,而是具有政治功能性的知识实践。它参与的不是"社/资"的替代性历史,而是自1975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框架内"普遍/特殊"的反思性历史。"不断回到"的循环是该反思性历史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