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时期中国美学史上,"实践美学""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间长达近30年的论争主要包括"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和"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两部分,二者共同影响甚至决定了当下中国美学的格局和发展方向。通过历史回顾和理论反思,可以发现:"新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不仅实现了对"实践美学"的继承、批判和改造,从正反两方面共同推动了"实践美学"的多元发展,更利用西方现代哲学、美学思想资源,打破了"实践美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在"美学热"退潮之后形成了"实践派""新实践派"与"后实践派"三足鼎立的复杂格局;同时,三者始终无法摆脱基本概念使用上的通约障碍,也无法规避自身的理论缺陷和思想局限,在如何理解和处理"现代性"与"中国性"的关系问题上也存在着根本差异。这场论争启示我们,在新时代,只有摆脱将中国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旧与新(后)等相对立并以后者为尊的"非此即彼"式思维,坚持立足本土、融汇中西、多元共存、平等对话、面向现实、联系实践的立场,才可能在"实践美学"基础之上真正建立起"现代中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