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监测规律随访与未规律随访模式早产儿生后6~12月间(矫正月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尿素(UREA)、前白蛋白(PA)的水平,探讨两种随访模式对早产儿营养状况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门诊就诊的143例早产儿资料,其中定期规律随访者79例设为A组,另外因各种原因未能定期规律随访者64例设为B组,同时将同期在本院儿保门诊随访的足月健康婴儿253例设为C组。婴儿于出生第6月至第12月(早产儿为矫正月龄)间抽血查血清25-(OH)D3、Ca、ALP、P、UREA、PA水平。结果 1)A组及C组的血清25-(OH)D3、Ca、PA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的血清25-(OH)D3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间血清ALP、P、UR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B、C三组25-(OH)D3测值评价结果比较:三组均无中毒病例,评价为25-(OH)D3值适宜的例数A组最多,B组最少。结论 1)定期规律随访并按儿保建议喂养的早产儿,其生后6至12月血清25-(OH)D3缺乏及低前白蛋白血症发生率低。2)早产儿喂养方案需个体化。3)部分早产儿营养评价指标(如:ALP)缺乏参考标准,仍需完善。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