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产气法评价不同物理状态苜蓿干草营养价值的研究

作者:唐文浩; 张养东*; 黄国欣; 杨继勇; 刘凯珍; 郑楠; 王加启
来源:饲料工业, 2022, 43(20): 27-32.
DOI:10.13302/j.cnki.fi.2022.20.005

摘要

试验旨在研究体外产气法评价不同物理状态发酵底物对产气量、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和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即选择粉碎至0.425 mm苜蓿干草和切短至20 mm苜蓿干草作为发酵底物,每组设置5个重复,培养期为72 h。结果表明:20 mm苜蓿干草产气速率极显著低于0.425 mm苜蓿干草(P<0.01),但两组72 h累积产气量和理论最大产气量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p H都在正常范围波动;4 h以后0.425 mm组氨态氮(NH3-N)浓度均低于20 mm组,24 h以后两组NH3-N浓度有极显著差异(P<0.01);微生物蛋白含量两组均呈现上升趋势,但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两组都呈现上升趋势,发酵24 h前,除丁酸外,0.425 mm组均显著低于20 mm组(P<0.05),发酵48 h后,各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都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应用体外产气法评价苜蓿干草饲料时,发酵底物物理状态会影响其发酵参数与产气量,应选择20 mm长度作为发酵底物更能真实准确评估饲料真实消化营养价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