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PLB)的X线平片、CT、MRI、SPECT骨显像检查的影像特点, 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由2名高年资骨肌系统放射科医师联合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8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PLB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5例行X线检查、15例行CT检查(CT增强6例)、15例行MRI检查(增强14例), 11例行SPECT骨显像检查。X线及CT征象观察指标包括:病变部位、骨质破坏类型、大小、软组织肿块、矿化密度影、病理骨折及骨膜反应。骨质破坏类型分为溶骨性、囊状性、混合性。骨膜反应分为Codman三角、层状及针状。MRI观察指标包括:病灶信号、大小、骨皮质突破、软组织肿块及瘤周水肿带;磁共振信号强度以周围正常肌肉为参考, 分为低、等、高信号;增强扫描观察增强的形式。SPECT骨显像:以健侧部位的正常骨骼作为对照, SPECT骨显像信号高于正常骨骼称为放射性浓聚。结果 16例PLB中, 病变位于胫骨5例(近端4例、远端1例), 股骨4例(远端3例、近端1例), 肱骨(均在近端)、胸椎各2例, 骶骨、耻骨、髂骨各1例。最大径2.0~14.5 cm, 中位最大径5.2 cm。X线检查显示溶骨性骨质破坏8例, 囊状2例, 混合性4例, 1例未见骨质异常。CT检查显示溶骨性9例, 平扫密度不均匀, 6例伴软组织肿块, 其中3例伴部分硬化边、2例同时伴病理性压缩骨折且增强后明显强化、2例病变位于长骨中心者中1例伴骨膜反应;1例同时伴轻度骨膨胀、软组织肿块;2例伴部分硬化边。混合性4例, 骨皮质均破坏、穿透, 1例伴软组织肿块及骨膜反应、1例发生在长骨呈中心性生长并见骨膜反应、2例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骨膨胀)。2例囊状性呈中心性生长, 伴骨皮质破坏、穿透, 1例伴软组织肿块、1例伴部分硬化边, 增强后均明显不均匀强化。MRI检查T1WI呈等信号(10例)、略低信号(3例)、稍高信号(2例)信号, 抑脂T2WI序列15例均呈不均匀高信号, 14例增强后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内见囊变、坏死、出血, 11例伴软组织肿块, 12例伴瘤周软组织水肿。SPECT检查病变部位明显放射性浓聚10例(其中1例呈周边浓聚), 轻度放射性浓聚1例。结论 PLB好发于下肢, 多见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 常表现为中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 这对影像诊断有一定的帮助。综合X线平片、CT、MRI及SPECT骨显像表现, 对PLB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