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使用口内扫描对升高咬合垂直距离后的颌位关系进行数字化转移,并和间接数字化转移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精确度,探索适用于咬合重建的数字化颌位关系转移方法。方法:选取10名个性正常成人志愿者,制作上下颌压膜式(牙合)垫,模拟临床升高咬合垂直距离的情况。用三种方法为每个志愿者进行颌位关系转移,分别为(1)标准组:(牙合)垫喷涂显影剂后戴入口内扫描全牙列唇颊面咬合作为参考标准(。2)试验组:口内扫描上下颌牙列,(牙合)垫喷涂显影剂后戴入口内,口内扫描双侧后牙区颊侧咬合,通过口扫仪的系统自动配准数字化上下颌牙列模型的颌位关系。(3)对照组:使用间接数字化转移方法:截断(牙合)垫先分段后整合用硅橡胶记录颌位关系,面弓转移上(牙合)架后进行全(牙合)架的模型扫描,完成颌位关系转移。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Control 2014,3DSystems,美国)中将三组的上颌模型配准,建立参考坐标系,选取右下中切牙切缘中点,左、右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作为特征点,确定参考平面,分别计算试验组、对照组与标准组下颌的三维偏差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参考平面角度偏差和下颌特征点在各个方向上的空间偏差,并用配对t检验对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RMS(0.46±0.19 mm)显著小于对照组(1.09±0.17 mm),下颌参考平面角度偏差(0.51±0.42°)显著小于对照组(1.84±1.21°),前牙区特征点分别在x、y、z轴的偏差Δx(0.24±0.17 mm),Δy(0.14±0.10 mm),Δz1(0.26±0.16 mm)和右侧后牙区特征点在z轴的偏差Δz2(0.36±0.24 mm)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咬合垂直距离升高后的数字化转移方法,口内扫描直接数字化转移方法的误差显著小于间接法,但口内扫描仍存在一定误差,还需进一步优化方法提高精度。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