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外科手术(RATS)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和智能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RATS的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20~70岁,BMI<3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2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 mg/kg、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1.5~2.0 m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吸入体积分数为0.015~0.025的七氟烷,使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维持在0.5,每隔30 min静脉注射罗库溴铵5 mg,靶控输注(TCI)丙泊酚1.0~1.5μg/mL,输注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0~60。研究组在气管插管后10 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h)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在患者入手术室吸氧后(T0),单肺通气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T3)、40 min(T4),以及双肺通气后15 min(T5)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脑血氧饱和度。记录术中失血量、尿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以及使用麻黄素和阿托品的患者例数。于拔除气管导管后吸空气状态下记录呼吸频率,以及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记录拔除胸部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和肺部并发症(肺不张、肺炎、肺持续漏气)的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1、3天完成恢复质量量表(QoR-15量表)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量表)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间各时间点的MAP、心率、脑血氧饱和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间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和尿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的丙泊酚总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拔除气管导管后吸空气状态下,研究组的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paC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研究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平均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除胸部引流管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值均<0.05)。两组患者间术前QoR-15量表和MMSE量表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第1天,研究组的QoR-15量表和MMSE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术后第3天,研究组的MMSE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QoR-15量表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TS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减少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质量和智能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