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郁达夫的创作为核心案例,考察了"感伤"(sentimental)作为一种美学倾向,在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下可能的层次化和多义性。另外,随着"感伤的变奏"发生的,是郁达夫由"小说"向"游记"转型的文类实践,这一过程中,创作主体、以及主体和世界的关系得到了生产性重构。总的来说,郁达夫对"感伤"的使用,一方面验证了他身处中国传统与世界思潮两条文学脉络中,并由此生发的对话关系;另一方面,"感伤"也是一个变动的世界里,作家自发选择且不断调适的行动策略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