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少数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伴有肋间痛,并伴有骨折椎体的胸背痛症状,有时肋间痛比胸背痛更明显,给及时和正确的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伴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2例单发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伴有肋间痛的12例为观察组,无肋间痛的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病程、初次就诊到确诊时间和病椎椎体压缩程度,分析治疗过程和肋间痛出现的原因。术前及术后1日、1个月、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15个月,平均为(10.3±4.4)个月。两组的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术后1日及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者病程和初次就诊到确诊时间更长,椎体压缩程度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肋间痛的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具有病程和初次就诊到确诊时间长、病椎椎体压缩程度高的特点。PKP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引起的胸背痛及其伴有的肋间痛,但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够理想,同时需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