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肌脚在上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复位作用的解剖研究

作者:刘端; 杜心如; 孔祥玉
来源: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4, 32(04): 400-40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4.04.007

摘要

目的探讨膈肌脚的解剖形态及其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爆裂骨折复位过程的作用。方法 (1)成人躯干标本24具,男16具,女8具,游离腰椎前方双侧膈肌脚,观测其跨椎体节段数、长度、宽度与厚度;(2)将该24具标本制作骨折复位模型。进行实体测量并X线机动态的记录伤椎及椎体前方膈肌脚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1)75%(18例)膈肌脚上端至T12下缘水平,下端多起自L3/4椎间,右侧稍长。右侧膈肌脚长(12.1±1.8)cm,与前纵韧带融合长度为(7.0±1.1)cm;左侧膈肌脚长(9.6±1.5)cm,融合长度(5.3±1.1)cm。膈肌脚宽度与厚度随着节段水平变化而变化。(2)手术中各步骤复位量进行对比,发现伤椎的Cobb角和矢状径在俯卧位时可以得到最大量的恢复。结论 (1)正常成人有发达的膈肌脚附着在T12L4前面,膈肌脚与前纵韧带融合;双侧强大的膈肌脚在骨折时对椎体具有保护作用,使骨折碎片不至于移位过大。(2)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有一定的复位作用;俯卧位是手术复位中最关键的一步。

  • 单位
    解剖学教研室; 承德医学院; 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