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动态观察微创埋线后线体对正常人体不同穴位刺激效应的变化特点及其差异性,为微创埋线疗法间隔周期提供参考依据,并探讨磁共振成像(MRI)T2-mapping技术在观察穴位埋植后埋植材料对人体经穴刺激效应的可行性。方法采集8例正常人体左侧三阴交、足三里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T2-mapping 8回波序列MRI图像,将所得8回波系列图像利用Func Tool软件生成T2-Mapping图像,测量埋线局部T2值,分析埋线前、后多个时间点埋线局部T2值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比较埋植线体在三阴交和足三里穴中吸收状况。结果与埋线前相比,2穴埋线后第8小时、第3天、第7天、第14天的T2值皆明显升高(P<0.01);埋线后第21天、第28天、第35天的T2值与埋线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埋线后2穴T2值峰值均出现在埋线后第3天,其中足三里穴T2值峰值较三阴交穴高,T2值下降幅度较三阴交穴大,但2穴T2值下降至接近埋线前的时间周期基本一致,均为21 d左右。结论三阴交穴、足三里穴微创埋线后,线体在2穴内吸收周期无显著差异,均为21 d左右,相同埋线条件下,在人体四肢部实施微创埋线时埋线间隔周期的选择可以此为参考。MRI T2-mapping技术用于观察穴位埋植后埋植线体对人体刺激效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