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态度的同一性"背后,隐伏着不同的思想脉络,因而有必要考察参与者此前此后的生命轨迹。刘半农在现代文学史中的形象,被定格为文学革命的战士。这一历史定位抹去了他作为"红男绿女"小说家之前史,也遮蔽了他个人气质中与战士形象不尽吻合的生动性。从鸳蝴派小说家到文学革命的战斗者,刘半农在身份转换过程中,通过与周作人、钱玄同等《新青年》同人的互动,努力涤除自身的洋场才子气。然而这段卖文为生的前史,仍会影响"五四"以后刘半农对通俗文学、民间文学的态度。从刘半农早期创作的侦探小说、滑稽小说及反乌托邦小说中,不难看出他在谋食与谋道之间的内心挣扎。从"半侬"到"半农"的自我改造是一场拉锯战,难以逾越的"耻辱的门"象征着五四新文化人自我改写的限度。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