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志文; 胡路; 蔡雪; 李国华; 丁志胜; 李宇丹*
来源: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 22(12): 86-88+110.
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22.12.025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发生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及门诊确诊为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患者60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无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61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同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探讨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左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超滤量、进食人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左室射血分数、体质量增长、超滤量、进食情况为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的影响因素。病例组本虚证以脾肾阳虚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脾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对照组以脾肾气虚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脾肾阳虚证和气阴两虚证。病例组中脾肾阳虚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实证以湿浊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血瘀证和湿热证。两组中医标实证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左室射血分数水平低相关,与透析间体质量增长、透析超滤量过大及进食有关,证型多表现为脾肾阳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