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防控措施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作者:孙杨; 王惠明; 刘晖; 秦文婧; 邱高辉; 黄水金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2018, 46(12): 158-160.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8.12.049

摘要

[目的]探讨小菜蛾的综合防治效果。[方法]测定了3种单项防治技术(菜农化学自防、性诱区和化防)和1个综合防治技术(性诱+化防)对甘蓝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不同处理区甘蓝上的小菜蛾幼虫发生量为:综防区≈化防区﹤自防区﹤性诱区﹤不妨区。不防区的捕食性天敌最多,分别在11月2日、11月9日达到高峰(1.16和1.22头/株);自防区的捕食性天敌数量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在0.040.18头/株。整体上,化防区和综防区的天敌数量相似,但高于自防区,低于性诱区和不防区。综防区和化防区的一级甘蓝比例均比自防区高,分别为71.6%和66.8%。综防区的投入收益比在各处理中最高(1∶7.84)。[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小菜蛾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