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目前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形态学变化规律尚不清楚,其影像学评价标准也未统一。目的:定量比较损伤与无损伤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在MRI矢状面上的形态学差异。方法:自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总共72例经关节镜证实的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病例被纳入研究。其中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39例(损伤组),无损伤33例(对照组)。由2名放射学医师分别测量2组外侧盘状半月板矢状面前后角高度、前后径宽度、前后缘至胫骨前后缘距离以及同层面股骨外髁前后径等形态学数据,进而计算并求得各形态学指标的相对值(外侧盘状半月板各形态学数据与股骨前后径的比值)。然后按损伤与无损伤,完全型与不完全型外侧盘状半月板分组比较各形态学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损伤与无损伤外侧盘状半月板的后角高度、后角与胫骨后缘距离以及股骨前后径等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损伤组外侧盘状半月板前角高度(绝对值、相对值)均明显大于无损伤组(P=0.004,0.001);损伤组外侧盘状半月板前角至胫骨前缘距离(绝对值、相对值)均小于无损伤组(P=0.001,0.001);损伤组矢状面外侧盘状半月板前后径(绝对值、相对值)均明显大于无损伤组(P=0.002,0.000);(2)完全型与不完全型外侧盘状半月板各矢状面形态学指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内相关系数显示,2名观察者测得的指标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P <0.001);(4)结果提示,外侧盘状半月板MRI矢状面前角高度、外侧盘状半月板前后径以及外侧盘状半月板前角至胫骨前缘距离等形态学指标对评价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一定价值。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