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3种弓形虫虫株由速殖子到缓殖子转化过程中的作用,阐释HIF1α对弓形虫不同毒力虫株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3种不同毒力弓形虫虫株(Ⅰ型RH-GFP,Ⅱ型ME49-GFP和Ⅲ型VEG),分别感染野生型HIF1α细胞(HIF1αWT)和缺陷型HIF1α细胞(HIF1αKO),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诱导转化,通过免疫荧光试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检测不同条件下弓形虫诱导转化情况,通过细胞中RH-GFP和ME49-GFP荧光值的变化分析Ⅰ型和Ⅱ型弓形虫的转化水平。无荧光标记的Ⅲ型VEG虫株选用速殖子特异性表达蛋白SAG1作为弓形虫速殖子阶段的特异性标记。将包裹弓形虫缓殖子囊肿外层的囊壁作为缓殖子的特异性识别标记,用DBA抗体识别,将封片的载玻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将玻片上总量为300个被弓形虫感染的细胞分为3组:(1)只含有速殖子(GFP);(2)只含有缓殖子(DBA);(3)同时含有速殖子和缓殖子(GFP+DBA)。每个实验条件至少分别计数3张玻片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最佳诱导转化时间为诱导后96h,Ⅰ型RH-GFP弓形虫感染的HIF1αKO细胞中均不包含DBA和GFP+DBA的细胞,而只含有速殖子GFP蛋白标记,RH-GFP感染的HIF1αWT细胞中偶见极少数速殖子到缓殖子的中间转化标识GFP+DBA;Ⅱ型ME49-GFP弓形虫感染的HIF1αKO细胞中无诱导转化,而在HIF1αWT细胞中有20%~25%只含有DBA的细胞,30%左右只含有GFP的细胞,其他大部分细胞均处于转化中期。Ⅲ型VEG弓形虫感染的HIF1αKO细胞中无诱导转化,而大部分HIF1αWT细胞中的VEG发生了速殖子到缓殖子的转化,完全转化为DBA的比例为55%~60%。结论 HIF1α是弓形虫虫株从速殖子转化为缓殖子的必要条件,且虫株转化速率与虫株毒力成反向调控。
-
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