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估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系列观察研究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且行iOCT检查的患者316例316眼。记录iOCT扫描时间和结果、与术者显微镜下观察判断的一致性及其对手术治疗策略的影响, 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316眼中有271眼成功完成iOCT检测, 占85.8%, 平均扫描时间为(3.54±2.30)min;在271眼扫描成功患眼中, 特发性黄斑裂孔51眼, 黄斑前膜95眼, 致密玻璃体积血50眼, 黄斑板层裂孔30眼, 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12眼, 高度近视黄斑病变33眼;iOCT检查结果与术者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判断不一致的有45眼, 占16.6%, 其中有27眼术中改变手术策略, 占10.0%。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 2眼内界膜剥除后内层视网膜桥状连接, 改为空气填充玻璃体腔;15眼内界膜剥除后出现裂孔边缘纤细的条状高反射, 称为Hole-door现象, 占32.6%;裂孔直径>400 μm的黄斑裂孔中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外界膜连续性均优于未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黄斑前膜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 8眼黄斑前膜残留, 占8.4%, 其中3眼增加黄斑前膜剥除操作, 56眼出现黄斑前膜剥除后继发改变, 占58.9%。致密玻璃体出血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 17眼黄斑结构正常, 占34.0%, 33眼黄斑结构异常, 占66.0%;14眼iOCT检查黄斑结构与术中显微镜下判断结果不一致, 占28.0%, 其中11眼增加了黄斑前膜剥除操作。结论 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可指导术中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式, 预测术后恢复情况, 提高术后疗效。
-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