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3年山东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时振东; 王华义; 袁群; 王蕾
来源:预防医学论坛, 2016, 22(02): 128-130.
DOI:10.16406/j.pmt.issn.1672-9153.2016.02.017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探索手足口病防控的策略,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山东省20092013年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303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发病中位数为15例,平均罹患率、持续时间、发病报告时间间隔分别为9.03%、15d、1.61d。303起手足口病疫情第17天日均发病数最多,均大于1例,发病第4天累计发病数超过5例,6d内疫情发病数为9.10例,第7天后日均发病数下降到1以下,在第13天(大约3个潜伏期)后发病例数为2.67例(占全部发病数的19.70%),第15天累计报告发病数超过90%,平均累计报告病例15.08例。如果在手足口病疫情报告后第一时间采取控制措施,控制措施会对一个平均潜伏期(4d)后的病例起作用,即单起暴发疫情平均发病数16.70例与6天内疫情发病数(9.10例)之差,可以计算出可控制发病人数为16.70-9.10=7.60例,即45.51%(7.60/16.70)的病例为可能控制病例。结论暴发疫情发病数在经历3个潜伏期(2周左右)后,大幅减少。在现有的防控策略下,托幼机构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后第一时间采取防控措施,可以减缓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传播力。

  • 单位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