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与国内单质化的“美国学派”学术史叙事不同,20世纪40—70年代美国比较文学的真正特征是多元化,而弗里德里希、韦勒克和雷马克三者存在分歧的观念与实践就是这种多元化的体现。弗里德里希作为教堂山会议的组织者和美国比较文学的推手,其务实建设的观念与实践体现了“法国学派的美国化”。韦勒克作为教堂山会议的参与者和学术史记忆的核心,体现了美国学界反对传统比较文学的面相,以及将文学视作整体来研究的理想主义信念。雷马克作为学术史记忆的创造者,因其存在问题的比较文学定义而被误认为是美国学派的代言人,但在此之外,雷马克还有更多值得重视的观念与实践,也使他成为这一时期多元化特征的见证者和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