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32)和预后不良组(n=26)。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病、既往史、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前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后循环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以及取栓次数等资料,并对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8例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的血管再通成功率为93.10%(54/58),其中改良脑梗死溶栓血流分级系统(mTICI)3级为29例,mTICI 2b级25例,mTICI 2a级4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6%(7/58)。两组患者的合并高血压、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前NIHSS评分、血栓段长度、pc-ASPECTS评分及血管再通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延长、术前高NIHSS评分、低pc-ASPECTS评分以及血管再通分级低是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采用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具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发病至手术时间延长、术前高NIHSS评分、低pc-ASPECTS评分以及血管再通分级低是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动脉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