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一、问题的源起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布局的有效推进,我国的商标申请注册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然而,商标的注册量与商标的质量水平、权利意识等并不呈一一对应的关系。商标权作为一种利益平衡机制,在保护商业竞争的同时,也为非法商标注册人提供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空隙。商标注册制度的功能异化使得“商标恶意诉讼”由此产生,而与之有关的行为界定、要件识别等基础性问题在我国学术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均尚未达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