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是一种由镰刀菌所产生的真菌毒素, 存在于日常谷物中, 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对人类和动物产生危害, 减弱其生殖能力, 甚至影响子代的健康。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在ZEA诱导毒性过程中的表观遗传改变, 包括DNA甲基化、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s)和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 其过程被认为是ZEA诱导毒性反应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基于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资料, 本文主要总结了DNA甲基化、ncRNAs和PTM在ZEA暴露后的毒性反应中扮演的角色, 并且讨论了目前的主要研究方法的不足,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ZEA诱导毒性中表观遗传学改变, 为分析其毒理学机制以及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