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20142015年两年收集的北太平洋公海围拖网作业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as,又称鲐鱼)生产月度数据,结合同期卫星遥感反演技术获取的海表温度(SST)、海水叶绿素a(Chl-a)浓度、海流等环境数据,运用渔获量重心法,地统计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公海鲐鱼的资源分布情况与渔获量重心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鲐鱼渔场季节性差异明显,渔场重心集中分布在39°N43°N、147°E154°E范围内。两年渔场重心均呈现先向东北方向移动,自9月开始再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GAM模型显示,北太平洋鲐鱼渔场的最适海表温度范围是1618℃,最适叶绿素a浓度范围是0.30.8 mg·m-3,空间上集中分布在40°N41°N、148°E151°E,海流对鲐鱼渔场形成尤为重要。
-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海洋大学; 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