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新型复配制剂42%高效氟氯氰菊酯·噻虫胺悬浮剂在甘蓝上应用后的残留行为,并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方法甘蓝样品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和噻虫胺采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和多壁碳纳米管净化,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HPLC-MS/MS)分析,采用基质匹配外标校准法定量。结果高效氟氯氰菊酯和噻虫胺在甘蓝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0%~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s)不大于11.2%。两种化合物的定量限(limits of quantification, LOQs)均为0.01 mg/kg。该制剂在中国12个地区以94.5 g a.i./hm2的剂量在甘蓝上施用两次,间隔10 d。在推荐的安全间隔期(pre-harvest interval, PHI, 7 d)采摘的甘蓝中高效氟氯氰菊酯和噻虫胺的最终残留量分别小于等于0.44和0.32 mg/kg。结合我国膳食结构可得这两个化合物在不同人群中的慢性和急性风险商介于1.1%~52.7%之间。结论在推荐的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GAP)条件下使用该制剂不会对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造成膳食摄入风险。
-
单位生物工程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