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不同胎龄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的199例早产儿资料,根据胎龄分为早期组(<28周)40例,中期组(28~30周)71例,晚期组(31~36周)88例。分析早产儿的出生体质量、吸氧方式和天数、是否再次辅助通气与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关系。结果 早期组ROP患儿出生体质量小于无ROP患儿(P=0.007),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阈值为1 085.0g (P=0.006),ROP患儿和无ROP患儿辅助通气方式、通气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组ROP患儿出生体质量小于无ROP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阈值为1 232.5g (P<0.001),ROP患儿机械通气天数大于无ROP患儿(P=0.012),ROC曲线分析阈值为29d (P=0.015);晚期组出生体质量和机械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与是否再次辅助通气有关(P<0.001)。结论 低出生体质量可能是早期组早产儿发生ROP的危险因素,应密切进行眼底筛查;低出生体质量和机械通气天数可能是中期组早产儿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机械通气天数;再次辅助通气可能是晚期组早产儿的危险因素,发生可能与一些疾病有关。
-
单位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