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颈椎矢状面序列与椎间盘退变以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同期无症状成人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颈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颈椎矢状面序列参数[C2~7Cobb’s角、T1倾斜角(T1S)、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cSVA)、T1S与C2~7Cobb’s角的差值(T1S-CL)],找出与CSM发病最相关的指标;对比研究组不同该参数患者椎间盘退变发生率,评定T1S-CL与椎间盘退变评分的相关性。研究组均行手术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颈椎矢状面序列参数、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定治疗前后颈椎矢状面序列参数与JOA、VAS评分、NDI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C2~7Cobb’s角、cSVA、T1S均低于对照组,T1S-CL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2~7Cobb’s角、cSVA、T1S、T1S-CL均为CSM发病的相关因素(P <0.05),其中T1S-CL为CSM发病最相关的指标。研究组中T1S-CL高参数患者椎间盘退变发生率(60.87%)高于中参数患者(41.67%)、低参数患者(19.05%),中参数患者高于低参数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1S-CL与椎间盘退变患者的椎间盘退变评分呈正相关(P <0.05);研究组治疗后C2~7Cobb’s角、cSVA、T1S、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T1S-CL、VAS评分、NDI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治疗后,C2~7Cobb’s角、cSVA、T1S与JOA评分呈负相关,与VAS评分、NDI呈正相关(P <0.05),T1S-CL与JOA评分呈正相关,与VAS评分、NDI呈负相关(P <0.05)。结论 颈椎矢状面序列参数T1S-CL与CSM发病及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CSM患者病情及疗效的新指标。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