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治疗前后黄斑微血管密度、黄斑厚度的变化及对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取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43例(43眼)为弱视组,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52例(52眼)为对照组。弱视眼进行分视刺激联合遮盖治疗,采用OCTA测量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黄斑微血管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和副中心凹内、外层厚度。结果 弱视组患者治疗前黄斑SCP微血管密度在颞侧、上侧、鼻侧、下侧四个象限均小于对照组,弱视组患者治疗后在四个象限的SCP血管密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副中心凹内层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副中心凹内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组患者治疗前黄斑SCP微血管密度和黄斑副中心凹内层厚度呈正相关(r=0.426,P=0.029),但对照组无此相关性(r=0.151,P=0.563)。弱视组、对照组受试者治疗前黄斑DCP微血管密度与副中心凹外层厚度均无相关性(r=0.249,P=0.274;r=0.108,P=0.624)。结论 弱视组患者治疗前黄斑SCP微血管密度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四个象限的黄斑SCP微血管密度较治疗前改善。弱视组患者黄斑SCP微血管密度和黄斑副中心凹内层厚度呈正相关。

  • 单位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