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小鼠脑微循环障碍

作者:李博; 田建平; 张赛; 郭义; 涂悦; 衣泰龙; 郭永明; 周丹; 程世翔*
来源:中国针灸, 2019, 39(10): 1075-1080.
DOI:10.13703/j.0255-2930.2019.10.012

摘要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脑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探讨刺络放血疗法在TBI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清洁级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干预组应用电子控制性脑皮质撞击仪建立小鼠TBI模型,干预组于创伤后即刻给予双侧"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放血1次,假手术组仅开骨窗但不打击致伤。应用激光散斑微循环血流成像系统监测创伤前、创伤后即刻、1、2、12、24、48、72h的脑微循环灌注量(r CBF),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创伤后24 h脑含水量,并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陷评分(mNSS)评价创伤后2、12、24、48、72 h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结果:①在创伤后2 h,模型组与干预组mNSS评分均> 7分,提示造模成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创伤后1272hm NSS评分明显升高(均P<0.01),但干预组mNSS评分在创伤后224h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②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r CBF在创伤后即刻显著下降(P<0.01),且创伤后172h模型组均低于假手术组(均P<0.01);创伤后12 h,干预组r CBF开始上升且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创伤后1248 h,两组rCBF上升趋于平缓,直至创伤后72 h,模型组rCBF下降而干预组持续上升且高于模型组(P<0.01)。③创伤后24 h,模型组脑含水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干预组脑含水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小鼠脑微循环障碍,提高微循环灌注量,减轻继发性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