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一我国童蒙教育源远流长,蒙学读物编撰也由来已久。先秦汉魏六朝是蒙学教育的初期。这一时期的蒙学读物,以识字为主要功能。周宣王时期的太史籀著《史籀篇》,其目的在于教学童识字。秦朝的李斯、赵高、胡毋敬以《史籀篇》为蓝本,将籀文改为秦篆,分别写成《苍颉篇》《爰历篇》《博学篇》。汉代十分强调学童的识字能力。据《汉书·艺文志》载,萧何在制定法律时,规定:"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因而,汉代人将《苍颉篇》《爰历篇》《博学篇》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