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患者发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的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3例肾移植后首发为NMIBC后期接受上尿路切除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 男8例, 女5例。年龄(56.1±11.5)岁。有吸烟史3例。既往有马兜铃酸服用史4例。因血尿就诊6例, 因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肿瘤就诊7例。13例术前均行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肿物, 首发膀胱肿瘤数量单发9例, 多发4例;肿瘤直径≤3 cm 9例, >3 cm 4例。13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 术后病理分级为低级别3例, 高级别10例;Ta期3例, T1期10例。术后膀胱肿瘤复发5例。所有患者TURBt术后规律复查, 6例于术后6~52个月影像学检查提示UTUC, 其中肾积水2例, 肾盂肿物1例, 输尿管肿物3例, 行患侧治疗性上尿路切除术;7例无UTUC影像学证据, 行双侧预防性上尿路切除术。13例的术式均为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膀胱袖状切除术。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肾移植术后NMIBC患者发生或未发生UTUC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探讨发生UTUC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13例中, 术后病理诊断为UTUC(UTUC组)6例, 无UTUC(非UTUC组)7例, 两组的年龄(P=0.10)、性别(P=0.10)、吸烟史(P=0.19)、马兜铃酸服用史(P=0.99)、膀胱肿瘤数量(P=0.56)、膀胱肿瘤分级(P=0.19)、膀胱肿瘤分期(P=0.19)、膀胱肿瘤复发(P=0.10)和UTUC影像学证据(P=0.2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UTUC组膀胱肿瘤直径大于非UTUC组(P=0.02)。2例无UTUC影像学证据者发生UTUC, 膀胱肿瘤直径均>3 cm。上尿路切除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2(17, 65)个月, UTUC组5年生存率为55.6%, 非UTUC组5年生存率为100.0%。随访期间2例死亡, 均为UTUC组患者, 非UTUC组7例均存活, 两组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UTUC的NMIBC患者首发膀胱肿瘤直径显著大于未发生UTUC患者, 其余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对于首发膀胱肿瘤直径>3 cm的患者, 可考虑行预防性上尿路切除手术。是否发生UTUC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