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种植系统后牙区单牙修复后边缘骨吸收与冠根比的临床研究

作者:任家卉; 尼加提·吐尔逊; 杨超; 古丽再努·依不拉音; 吐逊阿依·阿迪力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 2017, 26(04): 98-101.
DOI:10.15909/j.cnki.cn61-1347/r.001702

摘要

目的:比较straumann和Anthogyr两种不同种植系统用于修复下颌后牙单颗牙缺失的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量的差别。方法:临床选择178例单牙缺失患者,其中76例植入ITI种植体系统行非潜入式种植手术,102例植入Anthogyr种植体系统行潜入式种植手术。在冠修复当天及修复后第6、12、24、36个月后分别进行全景片检查,测量种植体边缘牙槽骨高度,计算牙槽骨丧失量,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3.26±10.23)岁,种植体平均长度9.2mm,随访时间36个月。骨吸收量:两组植体植入后3年的种植体周围骨组织骨吸收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不同种植体的增长幅度不同;ITI种植体组边缘骨吸收量在冠修复当天,修复后6个月均明显大于Anthogyr(安多健)种植体组(P<0.05);Anthogyr(安多健)种植体组边缘骨吸收量在修复后12个月时骨吸收量大于ITI种植体组(P<0.05),在修复后24、36个月时,两者无明显差异。两种种植系统3年累计存留率分别为98.65%和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在两个系统之间差异不显著,冠根比CRR≤1和1<CRR<2种植单冠修复体的短期临床效果均较好。两种牙体种植系统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的影响不同,但都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