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09-2018年腹泻症候群监测病例病原学分析

作者:朱莞琪; 袁艳; 刘新凤; 蒋小娟; 王琪; 张蕾洁; 李娟生*; 孟蕾*
来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20, 24(03): 303-347.
DOI:10.16462/j.cnki.zhjbkz.2020.03.011

摘要

目的了解甘肃省腹泻症候群病原谱分布与流行特征。方法采集甘肃省2009-2018年哨点医院腹泻症候群监测病例的粪便标本,以实时荧光链式反应检测病毒核酸,以分离培养法检测细菌。结果 4 406例标本中检出1 547例阳性病例,病原阳性率35.11%。其中1 281例检出病毒,病毒阳性率47.20%;287例检出细菌,细菌阳性率8.57%。病原谱前五位是轮状病毒(46.04%)、星状病毒(13.37%)、诺如病毒(13.15%)、志贺菌(9.90%)和腺病毒(7.81%)。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志贺菌与非伤寒沙门菌在各年龄段感染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11月到次年3月病毒阳性率较高,6-8月细菌阳性率较高。各病原流行季节不同,四季都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结论甘肃省腹泻症候群病例病原谱较广泛,病毒性腹泻更常见,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加强持续性监测可掌握病原特征与流行趋势,有助于对重点人群采取针对性与季节性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