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对结肠癌大鼠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2只SD大鼠均颈背部皮下注射二甲肼,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5周。随机抽取2只大鼠切取直肠进行HE染色,病理学观察,确定结肠癌大鼠模型建立。将40只结肠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奥沙利铂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SD大鼠10只。奥沙利铂高剂量组(27.2 mg/kg)、中剂量组(13.6 mg/kg)、低剂量组(6.8 mg/kg),给予1 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尾静脉注射给药,每3周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2周。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1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代替。末次给药48 h后,通过颈脱位法处死大鼠。显微镜观察结肠组织中异变腺窝病灶(ACF)的个数。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结肠癌大鼠血清中CD44V6和VEGF的含量变化。免疫蛋白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癌组织中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的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奥沙利铂给药组结肠组织中ACF的数量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CD44V6和VEGF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奥沙利铂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血清中CD44V6和VEGF的含量下降。其中奥沙利铂高剂量的效果最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奥沙利铂给药组结肠癌组织中的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的蛋白水平均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奥沙利铂给药组结肠癌组织中的survivin的蛋白水平降低;Caspase-3和Caspase-7的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通过调控CD44V6、VEGF、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的水平,减少肿瘤血管的生成与转移、调节结肠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