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四川省攀枝花大田地区的前寒武纪变质岩中发现了一种十分特殊的,呈雁列式展布铀矿化透镜体群。通过对铀矿化透镜体开展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年代学、铀赋存状态及铀矿化与透镜体之间的成因联系等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铀矿化透镜体基本由斜长石组成并发生了强烈钠黝帘石化,具有岩浆岩常见的镶嵌结构,形成年龄为821Ma(SIMS锆石U-Pb)。化学组成上具有富Na2O(含量3.95%~5.68%,平均为5.09%)、CaO(含量4.40%~7.35%,平均为5.46%),贫SiO2(含量51.52%~55.09%,平均为53.34%)的特征。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铀矿化透镜体具有极低的ΣREE含量(含量9.96×10-6~33.63×10-6,平均为22.03×10-6),特殊的铕正异常(δEu=1.59~5.51,平均为2.68)稀土配分模式。ISr值介于0.7060~0.7088之间,平均为0.7074,具有地幔来源特征。透镜体中铀主要呈独特的“铀钛矿物聚集体”形式存在,主要由“金红石+铀钛混合物+钛铀矿+晶质铀矿+锆石”等矿物组成,且上述矿物具有由“金红石(Ti)→铀钛混合物(Ti>U)→钛铀矿(Ti<U)→晶质铀矿(U)”的演化特征。根据铀矿物与透镜体的关系及铀矿物稀土元素示踪等综合判断,铀矿化具有岩浆成因属性,推测在深部高温(>700℃)高压(>15kbar)的环境中,U与Ti具有极强的亲和性,形成以NaU4+(Ti4+)[TiO4]4+(F,Cl)为主要形式的络合物,并在熔体中向富钠的部位迁移、富集。铀与透镜体具有同源、同成因特征,而“铀钛矿物聚集体”是在等压降温过程中因温度降低从浆状体中分离出来所形成。攀枝花大田地区铀矿化透镜体的发现提供了深源铀成矿的地质实例,为探讨深源铀成矿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