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由于其对生态系统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目前关于其在陆地环境中,尤其是路面积尘中的相关信息相对有限.本文对马鞍山市雨山区路面积尘的微塑料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域内单位面积路面所积累的微塑料丰度为(18.11±32.36)n·m-2,含量为(27.29±72.64)mg·m-2;而单位质量积尘中微塑料丰度为(223.00±197.01)n·kg-1,含量为(385.23±628.93)mg·kg-1.聚合物鉴定结果表明,路面积尘中的微塑料主要为聚丙烯(58.90%)和聚乙烯(30.08%).对比发现商业区单位面积路面的微塑料丰度最高[(78.32±101.24)n·m-2],其次是居住区[(19.81±14.30)n·m-2]、工业区[(10.95±5.54)n·m-2]、郊区[(8.56±8.13)n·m-2]和文教区[(6.99±5.74)n·m-2].意味着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商业区路面积尘的微塑料污染更为严重.从形状来看,路面积尘中的微塑料为薄膜、颗粒、纤维和球型,相应的数量占比分别为66.64%、 16.14%、 14.13%和3.10%,且绝大多数尺寸在1 000μm以下.本研究还发现单位面积路面的微塑料丰度与积尘负荷显著性正相关(r=0.599,P<0.01)而质量则与积尘负荷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0.067,P=0.780).主要是因为积尘和塑料主要来源存在一定的差异.通常在没有清扫的时候,路面积尘可以持续积累,但对微塑料而言只有存在外来输入的情况下才会有质量的增加.另一方面,路面上的微塑料会在车辆等的外力作用下破碎导致其数量增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