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亚干旱区广泛分布的黄土沉积为研究这一区域的大气粉尘、环境和气候演化提供了良好载体,而黄土年代学是气候环境研究的基础。近几十年来逐渐发展并日趋成熟的释光测年方法是建立黄土地层序列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中亚干旱区的测年进展(主要是释光测年)进行总结梳理,得到如下认识:(1)释光测年方法与14C测年方法比较,测年范围更广,测年材料易得,在此区域黄土框架的建立中有广泛适用性;(2)石英光释光单片再生法(SAR)能够用于建立中亚干旱区末次冰期以来黄土沉积的年代框架,但是需要考虑部分地区石英灵敏度偏低、不同粒径结果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更多的方法学的研究;(3)长石的两步法(pIRIR)与多步法(MET-pIRIR)已经基本克服了传统IRSL方法中信号的明显异常衰退现象,在此区域可以建立MIS 7以来的年代框架,长石的灵敏度高,可以用来测试石英灵敏度低而无法得出可靠年代的样品,其测年范围比石英更广,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根据样品灵敏度高低、年老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来建立年代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