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物大小对牡蛎幼虫附着的诱导效应

作者:范瑞良; 李楠楠; 王桃妮; 孙兆跃; 修玉娜; 全为民*
来源:海洋渔业, 2020, 42(03): 315-323.
DOI:10.13233/j.cnki.mar.fish.2020.03.007

摘要

为探讨底物大小对牡蛎幼虫附着的诱导效应,设计底物大小和实验环境(室内和野外)的双因子随机区组实验,检验3种规格实验底物(A:5 cm长×5 cm宽×3 cm厚、B:10 cm长×10 cm宽×3 cm厚、C:15 cm长×15 cm宽×3 cm厚,以下简称A、B、C)、实验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的互作对牡蛎幼虫(室内实验: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野外实验:熊本牡蛎C.sikamea)附着效果(密度和壳高)的影响。附着实验结果显示,室内实验A组附着稚贝的平均密度和平均壳高分别为1.06个·cm-2和14.10 mm,B组为5.60个·cm-2和8.69 mm,C组为12.01个·cm-2和4.44 mm;野外实验A组附着稚贝的平均密度和壳高分别为2.41个·cm-2和17.83 mm,B组为4.65个·cm-2和11.61 mm,C组为6.90个·cm-2和7.43 mm。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室内和野外实验中底物大小均显著影响附着稚贝的密度(P<0.001),即底物越大,稚贝附着密度越高,但壳高则相反,稚贝壳高和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室内和野外的实验环境对附着稚贝密度影响不显著(P>0.05),对壳高影响显著(P<0.05)。双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环境和底物大小的交互作用对附着稚贝密度影响显著(P<0.05),对壳高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牡蛎礁生态修复中,选择适合的底物大小能显著提高牡蛎附着效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