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审美:从“坐究四荒”到“坐穷泉壑”之变

作者:陈谷香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1): 90-94+133.
DOI:10.13916/j.cnki.issn1671-511x.2013.01.007

摘要

经历了血雨腥风,魏晋南北朝的文士们完成了从积极参与到达观随遇,从人世的失落到山水的逍遥之转移。宗炳论山水时的"坐究四荒"其实质就是以玄对山水,即以超越于世俗之上的虚静之心对山水。而唐王朝的盛世强音,呼唤着士人们纷纷从山林走向朝堂。宋代更是士大夫的黄金时代,身居庙堂的文人士大夫前所未有的多。这导致一种普遍的审美立场的转变。从宗炳的"坐究四荒"到郭熙的"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反映了山水画的审美从隐逸立场到士大夫立场的转变。相应地,山水画追求的理想意境也从"无人之野"转向"可居、可游"之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