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兔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模型,进行椎间盘内注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干预,评价影像学及组织学干预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PRP干预组(A组)、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注射组(B组)、造模对照组(C组)和单纯对照组(D组),每组4只。A、B和C组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建立L4/5、L5/6IDD模型。在造模后2周,对各组实验动物进行二次干预。A组取耳中央动脉血,采用Landesberg法制备PRP,于L4/5、L5/6椎间隙分别注入0.1mL PRP;B组于L4/5、L5/6椎间隙分别注入0.1mL PBS;C组暴露椎间隙后不作特殊处理。干预后2周,进行X线及MRI检查。处死实验动物,取椎间盘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番红O染色以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所有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结束。PRP血小板计数约为外周血的3.69倍。随着时间推移,B组和C组的椎间隙高度逐渐下降、椎间盘信号逐渐降低,各时间点组内椎间盘高度指数百分数(disc height index percentage,%DHI)和MRI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D组的椎间隙高度、椎间盘信号无明显变化,在初次手术后4周的时间点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椎间盘组织病理学表现为髓核软骨细胞退行性变、坏死,形态不规则,分布不均匀,软骨基质逐步被纤维束取代,可见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减少;A组和D组的椎间盘组织形态变化不明显,在初次手术后4周的时间点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PRP注射治疗兔早期IDD模型的影像学及组织学评价满意,PRP早期干预可以有效抑制IDD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