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镇痛方式对妇科开腹手术术后镇痛有效性及安全性对照研究

作者:燕建新; 刘春明; 董丽敏; 沙治林; 赵爽; 于晶
来源: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8, 6(02): 96-99.
DOI:10.16048/j.issn.2095-5561.2018.02.11

摘要

目的探讨5种不同镇痛方式在妇科开腹手术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解放军203医院收治的行妇科良性肿瘤切除术的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不同意使用止痛泵止痛者42例中,随机选取30例设为A组,将同意使用止痛泵止痛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30例患者。A组患者肌肉注射哌替啶50.0100.0 mg+异丙嗪25.050.0 mg;B组患者芬太尼1.0 mg+曲马多1.0 g+托烷司琼10.0 mg+氟哌利多5.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0 ml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C组患者舒芬太尼2.0μg/kg+地佐辛10.0 mg+托烷司琼10.0 mg+氟哌利多5.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0 ml行PCIA;D组患者罗哌卡因450.0 mg+芬太尼0.4 mg,加生理盐水至275.0 ml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E组患者罗哌卡因450.0 mg+地佐辛20.0 mg,加生理盐水至275.0 ml行PCE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镇静Ramsay评分评价5组患者术后4、8、12、18、24、48 h不同时间点疼痛和镇静程度,记录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48 h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除B组术后12 h,C组、D组、E组术后8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比较,B组除术后12 h和C、D两组术后4、12 h以及E组术后4 h外,Ramsay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E组在术后4、24、48 h的Ramsay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在术后12、18 h,Ramsay评分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E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显著早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组患者的排气时间显著早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E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E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E组患者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痛泵对妇科开腹手术术后镇痛效果较单次肌注哌替啶更可靠,硬膜外低剂量罗哌卡因复合低剂量地佐辛术后镇痛效果更确切,不良反应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