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长期血透导管拔管的原因。方法对福建省立医院2013年8月~2018年8月因导管丧失功能(以下简称"失功")拔除长期血透导管的6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系统抽样法获得66例导管功能正常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资料为观察项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失功拔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符合入组标准的有419例,失功拔管率15.75%。主要失功原因为:导管功能不良、导管感染及导管脱出,分别占48.48%、24.24%及21.2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失功拔管组和对照组的年龄、血流量、血栓史阳性、血白蛋白、总胆固醇、脂蛋白a、二氧化碳结合力、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β=0.053,OR=1.062,95%CI=1.007~1.120)、C反应蛋白(β=0.057,OR=1.054,95%CI=1.011~1.098)、血流量(β=-0.034,OR=0.968,95%CI=0.944~0.993)、脂蛋白a(β=0.003,OR=1.003,95%CI=1.000~1.565)属于相关因素(P<0.05)。其中年龄、CRP的OR>1,血流量的OR<1,则考虑高龄、高CRP、低血流量为导管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蛋白a的OR>1,但95%可信区间包含1,则考虑高脂蛋白a可能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CRP为长期导管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流量是一个重要参考因素,脂蛋白a具有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意义。其中C反应蛋白的意义最为明确,有进行长期连续监测的必要。

  • 单位
    福建省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