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可复性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 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改良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0只。3组分别建立改良型大鼠可复性梗阻性黄疸模型、传统可复性黄疸模型和假手术;术后7 d解除胆管梗阻。3组围手术期肝功能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解除梗阻后改良组死于胆漏2只,对照组9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改良组与对照组从术后至再通7 d的TB、ALT、ALP水平和肝脏组织学改变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改良组再通后3 d的TB、ALT、ALP分别为(4.3±1.5)μmol/L、(25±8)U/L、(130±14)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5±3.6)μmol/L、(49±8)U/L、(170±14)U/L(LSD-t=-23.09,-10.36,-9.67;P<0.05),且改良组表现出轻度淤胆、胆管上皮正常、管壁稍有增生,而对照组中度淤胆、胆管内见狭窄。结论改良可复性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对胆管损伤较传统模型轻微,更好地模拟了临床梗阻性黄疸再通后恢复胆肠循环的生理过程,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的动物模型。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