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动物品系与方法比较硝酸镧的急性经口毒性

作者:敬海明; 张国艳; 杨庆; 韩高超; 张鹏; 宁钧宇*; 李国君*
来源:毒理学杂志, 2021, 35(03): 173-192.
DOI:10.16421/j.cnki.1002-3127.2021.03.001

摘要

目的以近交系C57小鼠与远交系KM小鼠为研究对象,应用霍恩氏(Horn)法与上-下法(up-down procedure, UDP)的改良方案,比较硝酸镧(Ⅲ)六水合物的急性经口毒性。方法参照国内外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标准或指南中Horn法与UDP法的设计与计算原理,分别选用90只C57小鼠与KM小鼠(雌雄各半)进行随机分组后,经口灌胃给予预定剂量的硝酸镧(Ⅲ)六水合物水溶液,观察实验动物的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况,计算并比较染毒后1、4、24和48 h以及7和14 d时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两种方法观察期结束后,硝酸镧(Ⅲ)六水合物对C57小鼠与KM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LD50均在低毒级别(501~5 000 mg/kg·bw),但UDP法的95%可信限范围较广,LD50计算的准确性没有Horn法高。另外,C57小鼠的中毒表现多在4 h内,较KM小鼠(24 h)明显更早,并且动物死亡数量也明显更多,提示C57小鼠的毒性反应更加敏感。并且,同一检测方法下某一小鼠的雄性LD50在各时间点均普遍较低于雌性,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结论两种方法检测所得硝酸镧(Ⅲ)六水合物对C57小鼠与KM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等级均为低毒,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毒性反应雄性>雌性),但C57小鼠相对更敏感,提示在进行其他稀土化合物急性毒性检测与评价以及应急毒性检测需缩短观察时间时或可作为优选品系使用。

  • 单位
    食物中毒诊断溯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