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腹膜透析患者腹内压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 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2021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腹膜透析的患者, 以腹内压测量金标准——Durand法测定灌入2 L透析液后的腹内压, 收集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按照腹内压≥18 cmH2O与否将入选者分为腹内压升高组和腹内压正常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半定量问卷调查患者腹胀、胃胀、反酸、打嗝和胸闷或憋气等5种临床症状的程度和频度, 以及放空腹膜透析液后症状的缓解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各变量与腹内压的相关性。结果共194例腹膜透析患者入选该研究, 年龄(51.6±12.9)岁, 男性123例(63.4%), 女性71例(36.6%), 合并糖尿病60例(30.9%), 中位透析龄24.0(10.0, 54.0)个月, 腹内压(16.2±4.3)cmH2O, 腹内压升高70例(36.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腹内压与体重(r=0.23, P<0.001)、体重指数(r=0.41, P<0.001)、体表面积(r=0.15, P=0.030)、三酰甘油(r=0.22, P=0.001)和超敏C反应蛋白(r=0.20, P<0.001)水平均呈正相关, 与合并糖尿病(r=-0.14, P=0.034)和血钙(r=-0.15, P=0.034)水平均呈负相关。腹内压与5种临床症状频度总分值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22, P=0.092)。腹内压升高组患者胃胀频度高于腹内压正常组(P=0.002), 两组患者在胃胀程度和放空透析液后症状缓解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其余4项临床症状的程度、频度及放空透析液后症状缓解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内压升高与临床症状关联度不大, 提示仅根据患者主观感受调整透析液灌入量并不可靠, 需常规监测腹内压。

  • 单位
    北京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